expr

性格太外向的女生(性格太外向的女生怎么办)

每天耕耘最有趣、最实用的心理学

亚瑟 · 叔本华,生于1788年2月22日,逝于1860年9月21日,享年72岁。哲学家、作家、学者,主要成就是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,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,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之一。

叔本华是哲学史上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第一人,同时,他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,还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代表之一。他认为,人的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主要力量。

从学术成就而言,叔本华令普通人望尘莫及。但即便如此,在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上,他也有偏颇之处。这一点,从叔本华对女性的总结中就可以看出来。

终身未婚的叔本华对女性的评价

叔本华说,女人缺乏正义感。并将此观点解释了一番,形成为一篇完整的文字史料。同时也有不少学者赞成叔本华的这种说话,并且认为,女人的根本缺陷就在于没有正义感。

鉴于他在哲学研究上的成名和成就,多数人会对他这一观点看个究竟。但读完之后,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,以及判断。在他63岁时出版的《附录和补遗》这一封笔之作中,穷尽了污蔑女性的词汇。

比如,他在文中说女人天性虚伪、狡诈:

· 女人都会掩饰,这是她的天性。

· 女人随时都在运用掩饰的诡计,她们认为这是其应有的权利。

正是由于这样的缺陷,在女人那里,往往产生说谎、不忠实、叛变、忘恩负义等行为。在法庭上作伪证的多为女人,我认为,是否允许女人出庭,都是值得讨论的事情。

谈论女人是否有才华和才情时,叔本华又说:在女人看来,一切都不过是征服男人的手段;她对其它东西的兴趣都是假的,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的附庸风雅。

连卢梭都说:“一般来说,女人是不懂任何艺术的,她们既无专长,也没有天赋。”

即使为杰出的女人,也不可能为伟大的艺术作出贡献,不可能创作出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。因此,在这一方面我们对女人没有任何期待。

这是因为,她们的脑子里缺乏客观性,所以无法超越自己主观性的局限,对艺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感受性。

如果你正巧是女性,又或者正巧从事与才情才华相关的工作,不知会如何看待叔本华的这番评价与观点?在我们看来,悲观主义者叔本华在评论女性时,语气用词里充满了轻蔑、轻贱和愤愤不满。在叔本华的眼里,女性是一个负面的存在。

而他之所以会对女性有如此偏见,最为根本的原因,就是他与母亲之间支离破碎,最终彻底决裂的母子关系。

叔本华与母亲的关系

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一个银行家家庭,父亲海因里希·叔本华追随家族经商传统,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。海因希·叔本华家族世代从事谷物、木材和咖啡交易,其曾祖曾有幸接待过俄国彼得大帝。

叔本华父亲的家族堪称当地最为殷实的商人世家。

相比之下,叔本华母亲约翰娜家族的实力,则稍逊一筹。因此,1785年当38岁的海因里希,向18岁的少女约翰娜求婚时,后者及其家族几乎立马答应下来。

叔本华父亲自杀多年后,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在自己的作品中曾直言不讳地说,年轻时候,男方显赫的地位和头衔,对尚未成年的自己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,进而使自己被这段表面看起来金光闪闪的婚姻套牢。

但生活本身并非只有金钱,还需要情感和志趣相投,如果有所违反和牺牲,那么女人的余生,必然承受最严酷的惩罚。现在看来,这番话应该是叔本华母亲对自己婚姻不幸福的切肤之痛的真实书写。

叔本华的父亲虽然在经商上继承了家族的精明和干练,但为人性格却干瘪、孤僻,不擅与家人亲密接触和相处。

与此相反的是,叔本华的作家母亲性情颇为外向、活泼开朗,非常善于言谈和社交。所以,由于两人性格迥异,兴趣爱好不同,日常生活总是磕碰不断。

在这种家庭环境之下,叔本华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。环境和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。

一方面,他拥有父亲性格中的冷淡、孤僻,另一方面,他又同时继承了母亲身上的文学天赋和才华。两者交替,导致叔本华性情阴柔刚烈,既封闭又开放,既多思善感又冷眼旁观。

1805年,叔本华的父亲海因里希投河自尽,母亲约翰娜变卖祖产,离开汉堡搬迁到了魏玛公国。叔本华父亲的死,将叔本华母亲从商人妇、门第之下不快活不自由的状态中解脱了出来。

约翰娜·叔本华在文豪们的帮助和提携下,彻底解放了的叔本华母亲,一头扎进了文学世界,与歌德、格林兄弟等文豪来往甚密,不仅写出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,还经常在家举办文化沙龙,在当地享有盛誉。

成为当时第一个女性作家的约翰娜·叔本华个人取得了巨大成功,但对叔本华却非常厌弃。

因为,忙于社交和文学创作的母亲,根本无暇顾及叔本华的生活和教育。在此情况下,约翰娜·叔本华就将年幼的叔本华送去了当地的寄宿学校。

原本就因失去父亲而倍感恐慌和无助的少年叔本华,同时也失去了母亲的亲密接触和爱护。而正值青春期的他又多次叛逆而屡遭母亲的批评与责骂,导致他与母亲关系的不断疏离,也让他更加怀念父亲。

因为叔本华的父亲在辞世之前,虽然对他十分严厉,无论从生活作风上,还是精神意识上都严加管教,但至少在日常接触和语言交流方面,对叔本华的关怀,都是无微不至的。

在这种成长背景下,自幼缺乏母爱的叔本华,养成了孤僻、冷淡的性格,并且尤其反感女性。成年后的叔本华,总是不自觉地与周围的人分离开,完全退缩到自我的世界里。

缺少关爱和理解的他,始终觉得这一“他者”的世界充满了敌意,在与外界的接触和人际关系中,始终充满矛盾冲突。

而父亲留下的丰厚遗产,又足以保证他一生不必接触外界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。因此,由于人生的这些特殊经历,叔本华不仅一门心思地专研哲学,又因与母亲的恶劣关系,极少与女性接触而反感厌恶女性,故而写出了“女性的根本缺陷是没有正义感”等偏执论断。

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判断这个世界?

作为哲学家,叔本华无疑是优秀而出色的。但作为一个没有得到过情感关怀,而且终身未婚的男性,叔本华对女人的看法和理解显然因为缺失而变得片面、狭隘。

从哲学家叔本华的这一人生经历可以看出,无论一个人有多少成就,对世界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和认知,如果在某些方面没有常态化的经历,对相关环境没有自身体察和认知,就一定会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,产生不理性和不正确的认识。

因此,不仅是普通人对这个世界存在偏见,即便聪慧深刻如哲学家等伟大人物,有时候也难以看透世界和人生的真实面貌。

所以,凡事不可绝对,而应以发展的、多面的角度和维度,去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和他人。

在人生路上,我们越保持开阔的心态,就越能看到更多风景,进而对这个世界有更全面而准确的认识。

- The End -

作者 | 汤米

编辑 | 一粒米

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

参考资料:《Personality &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》

Mae, L., Carlston, D. E., & Skowronski, J. J. (1999). Spontaneous trait transference to familiar communications: Is a little knowledge a dangerous thing?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77(2), 233–246.

微信:第一心理

温馨提示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